【路克的閒聊時間】:失控的粉絲理論⋯ 反思觀眾與影評之期待、評價和腦補

(註: 本篇主要文案撰寫和原發布時間點為 2021 三月)

~前言


嗎⋯ 最近不只是星戰小說快速的更新(搞的我現在還補不完😂)娛樂界各個大IP也開始卯起來出品,《汪達與幻視》才剛完結《獵隼與寒冬戰士》接續上場,DC棚久違的Snyder Cut四小時「巨」作也在娛樂粉絲界引起迴響,各媒體間粉絲熱絡的討論與辯證,YouTube 廣大粉絲社區力量出產不計其數的粉絲理論⋯ 但這龐大趨勢的另一面,是無止盡的謠言、相互攻擊、爭議謾罵、取消再反取消。

其實原本小編發想要寫的文章,只是純粹用來反駁一個特定的《曼德羅人》粉絲理論 ——

《法洛尼「已經」證明了後傳三部曲是屬於另一個現實》:https://youtu.be/iPR9mMgaFvk

近期娛樂各坑種種事件,都跟粉絲界的行為與反應有相關,令小編忍不住想要寫文抒發分享,所以決定乾脆結合本來的「闢謠」短文延伸探討,不想多聽小編廢話分享自己意見與觀察的話,我會把純粹星戰設定分析切開來先講,反正本篇是雜談🤷‍♂️。

(舊文重發補: 如今這反駁根本不必要了,影集《亞蘇卡》已經確切連結正史後傳之連貫性,但本篇小編覺得重點其實是第二段的討論,故整篇重發)



~「正統」星戰看門人的執著:鴕鳥心態理論?還是再創新趨勢之動力?

星戰網路粉絲生態中有著惡名昭彰的「粉絲潛伏/Fandom Menace」一稱的黑粉眾,其中主要惡劣行為包含了招集網路霸凌對劇本毫無主控權的演員、還有永無止盡的造謠「KK即將下台」

前言中所貼的粉絲理論《法洛尼「已經」證明了後傳三部曲是屬於另一個現實》算是前一陣子在國外社群得到相當迴響的影片,其中理論簡單敘述就是:

亞蘇卡在《反抗軍起義》中的生死是分岔正史後傳『時間線』的重要關鍵,影片中粉絲理論的論點邏輯是這樣 —— 曼德羅人第二季中我們看到 Moff Gideon 對 Grogu 做出的實驗是跟複製人有關,而且水艙中的失敗品看起來甚是像第九集中的罐裝史諾克,由此推測第一個結論「Grogu的血是助長史諾克的關鍵」影片也認為 Moff Gideon 有可能是在為隱身的皇帝工作,之後若是研究成功會跟皇帝會合。

影片又引述漫畫《凱羅忍崛起/Rise of Kylo Ren》,表示正史中凱羅是路克的第一個徒弟,所以曼德羅影集中 Grogu 被路克帶走後,這個是一個連貫性上的衝突,另外第九集芮有聽到雅蘇卡的聲音,所以表示亞蘇卡死了,因此影片總結推論「亞蘇卡指引曼斗走上被路克找到的路,路克的第一個弟子變成 Grogu,而且 Grogu 也不會被帶去與皇帝會合製造史諾克,所以亞蘇卡在Malachor 上被 Ezra 拯救的橋段劃分出了新的時間線,後傳只是一個平行現實的可能性」。

影片篤定這是無懈可擊的理論,鐵證如山不可否認的事實,小編卻是看完滿頭問號,暫且撇開粉絲理論用意和影響不談(留到後面),我很清楚這只是粉絲好玩,也理解一部分是粉絲自己理解衍伸出的主觀解析,但是畢竟小編主要是在研究星戰設定、劇情跟連貫性的人,就容我反駁一下。

此理論的三個核心假設:

  1. 史諾克是Moff Gideon 用Grogu血液去製造的類複製品

  2. 凱羅是路克的第一個徒弟

  3. 亞蘇卡在第九集的時間點已死,她不應該死的

首先這個理論不僅忽略掉許多正史其他重點宇宙建構的作品內容,並且在作出假設時也沒有檢視清楚假設基礎內容,Grogu 在 Moff Gideon 底下進行的實驗在影集中的內容已經講明「是以他的血去嘗試賦予自願者原力敏感度」而不是再創複製體,另外更完全忽略小說《Aftermath》系列建立好的「備案計畫」(見前介紹文)和第一軍團起源的內容,畢竟該被帶走的帝國人員都已經離開了,戰敗剩下來的帝國餘黨皆是分散軍閥而已,加上第九集小說版也顯示史諾克是皇帝自己在 Exegol 用古西斯科技搞出來的。

再來,凱羅忍漫畫用詞是 “We we’re learning. We all studied together. I was first, but they came not long after.” 凱羅在講的是他跟他朋友到路克絕地學院的先後順序,漫畫畫面也明顯畫出這樣的過去,第九集更直接打臉這個主張說凱羅是第一個徒弟,因為莉亞早在凱羅出生前就跟路克訓練過了,說 Grogu 在凱羅之前完全不違連貫性,影片牽強的解讀卻自居無法反駁。

最後,亞蘇卡在第九集的時間點大概71歲,說人家回歸原力不牽強,此外當時在《反抗軍起義》界中界的劇情也明顯(至少對我來說)是一個既定好的時間迴路,亞蘇卡從來就沒有死掉,她已經被拯救了因為未來的 Ezra 做出的決定已經發生了,她被拯救之後也是回到當初的時間點繼續過,事後到帝國共和戰後才到 Lothal 去找 Sabine(小編之前用 Hera 兒子身高推測過時間點,差不多是曼德羅人影集亞蘇卡出現之後的事情)(2023重發補OS: 我算的真準),唯一的問題是中間快9年的時間亞蘇卡沒去與 Lothal 反抗軍會合在做什麼而已。

小結就是,這理論聲稱法洛尼早在 2017 年就知道之後第九集等發展(史諾克是複製人等等),然後已經在反抗軍起義中部好局,可是從各種演員訪談我們也知道後傳三部曲完全沒有統一計畫,第九集更是反覆更動設定編排,這頂多只可能是法洛尼聰明的連結不同作品的元素,企圖串連他們而以,比較可能是要更進一步的要補足後傳做不完全的地方,而不是再生一條時間線,此外以案例論述的話,星戰幾乎沒有在整體連貫性玩過「多重現實」的情形,分化傳奇與正史兩個作品線概念上與真正的「多重宇宙」差很多,星戰並不是沒有玩過時間穿越,小編還有寫過介紹文,星戰的時間穿梭總是以迴路呈現,我基本上不太會期待正史做出影片中所提議的革命性舉動。

影片選擇性挑出來的「證據」能證明的只有製作者一廂情願的空想罷了。



~失控的粉絲理論

(這邊開始就是小編重點雜談了)

星戰後傳最受歡迎的導演

《汪達與幻視》影集完結,有一個有趣的亂象,就是大量粉絲對於影集不滿的原因是因為它沒有去做出大量的未來作品預設動作,沒有符合各種粉絲理論推測的「梅菲斯托/Mephisto」大反派,弄到最後影集玩的一個勃起笑話,被不少粉絲認為是用來嘲弄不斷過度解讀的粉絲文化,如今梅菲斯托這個角色完全沒登場,已經儼然成為一部分粉絲圈中的迷因,更顯出不少粉絲也受夠且厭倦這些引領風向的核心粉絲領導人,不斷出產越來越誇張的粉絲理論。

小編反思此話題多時,我個人也是有寫過「理論」文章,而且也是有享受在撰寫「預測文」等過程中,我深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是身為一個粉絲,與自己喜愛系列互動、激盪與分享想法一個非常直接的方式,既使上面砲轟其他粉絲理論,我原則上還是很支持各個粉絲積極的相互探討與分享,某種層面上也是很喜歡與別人論辯。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建立起一定的期待,我覺得問題在於與實際作品比較後產生出的失望到底「合不合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有合不合理之論,主觀期待就是主觀,我是部分支持這種說法,但事實現況證明,到一個程度的「理論暴走」對於粉絲社群還有共同喜愛的作品系列本身是會有傷害的。

星戰第九集嚴重反覆更改設定,很大的一部分是針對第八集重大反彈所做出的反應,粉絲界的聲浪與趨勢是有相當的影響我覺得這大概是共識,商家也知道這點,並且往往有嘗試去控制甚至製造期待的案例發生,像是遊戲界《電奴叛客2077》廣受唾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遊戲廠商過度營造期待,而這個就是我能想出來的核心元素⋯ 「粉絲的期待」。

每個觀眾要的是什麼,都會不一樣,有些人看畫面美感看很重,有些人很愛分析樂曲編排,有些人注重劇情編排、有些人在意剪輯流暢⋯⋯⋯ 小編則是把角色營造擺第一,每個人的期待多有不同,要如何籠統論述粉絲期待是否合理或對於系列是不健康的?

我苦惱很久也沒辦法好好想出一個確切系統性的解析,問題並不在於粉絲期待本身點為何,而是建立在這些期待上做出的反應⋯ 那些期待落空後開始左右攻擊期待被滿足的粉絲,那些自居「正統」的粉絲開始貼評判者「假粉絲」之標籤等。

身為一個粉絲社群,見到共同喜愛的系列蓬勃發展豈不是其中最高目標之一?的確對於如何發展才是好壞是粉絲界撕裂點,只是何必去否定同樣身為粉絲的彼此?作品看得少又如何?期待比你低又如何?愛不愛看到政確內容又怎樣?

我對於粉絲理論本身沒什麼意見,可是一個理論容易引發一個點,那就是「系列內容資訊接收量」,深度粉絲(像小編這種星戰小說當開水喝,包包永遠有一本放在裡面的人)建立組織這些理論,初衷也許是好玩或是有趣,可是廣大粉絲群輕重新舊粉絲面對這種內容往往會有隔閡,由於粉絲理論本身富含主觀解讀與推論導向的特質,凝聚了特定觀點擁護者,出現質疑聲浪時兩派的決裂就更容易加深,粉絲族群間的溝通也越加困難。

遊戲頻道G4 直播主持呼籲: If you don't like it, don't watch it

如何調整自己的期待,算是每個粉絲自己的責任,我無法苟同那種「喔你不喜歡就不要看啊」的說法,好像一個作品系列的粉絲就只應該稱讚它的一切一樣,若是沒有批評和討論,一個作品系列很難會進步,社群互動的活絡度也絕對會受損;同時我也厭惡那些「哎呀你看不懂不是粉絲啦」的態度,看門人文化/Gatekeeping culture 小編嘴很久了就不再贅述。

失控的也許不是粉絲理論,而是某些理論擁護者凝聚的態度,帶風向牽引到一個荒唐的地步時,也只有被變成迷因笑梗的難堪,星戰社群目前可能還沒遇到這種情況,只是現在趨勢——造謠星戰製作人內戰、無止盡唱衰新至盛共和(有很多根本連書都沒有碰)、還有推廣各種鴕鳥心態的態度(這邊不是在講自己個人覺得「這不是我的正史」這種態度,要這樣覺得是每個人的自由,我是指某些網評專門在散播「迪士尼以經計畫要廢掉後傳!!」這種假消息)—— 令小編不禁感嘆是遲早的事情,全盤否定新作價值,那麼與新作的支持者們還有什麼共存溝通的餘地?這種敵我針對的態度也只會讓對方防衛心豎起,反過來譏諷與攻擊。

而商家跟著錢跑,當趨勢是個撕裂的粉絲群⋯ 最後當然容易只做出一個華而不實、「安全牌」搪塞空洞粉絲服務的破爛作品,粉絲再來相互指責,或是不同意之評論再來被撻伐和貶低。


~藝術價值與評論觀感

The council of neutral systems during the Clone Wars

我不知道「大眾」(至少是我觀察範圍內)什麼時候有了「評論應該要中立客觀」這種奇怪的想法,也許我才是那個怪人,但是我是到看到我評論《曼德羅人》第二季的系列文留言,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需要我標示「我覺得」來確立我的評論是主觀,觀察影評友人文章下面的留言也是如此現象,這年頭看到「影評/評論」居然還會預設不該帶有立場,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小編視科幻影視作品有其藝術元素)


公正或公平的評論 =/= 中立客觀的評論。


對小編來說,評論是否屬實?其論述的內容是否是基於「實際可觀察狀態」而得出的結論?如果答案是 yes,那這個評論就可以被說是公正或公平了⋯⋯ (「角色A 說了blah blah」是事實,如何解讀這個事實才是評論的重點)

我更要大膽的說,我覺得評論本來就會帶有主觀特色,而且是這個每個人自己主觀的特質與見解,賦予一個評論它最具意義的價值。

"The Critics" by Harold Charles Harvey

退一大步來回頭解釋我的想法,「藝術與評論」以外,我們人在認識外在可觀察世界且與其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人是以「功能性定義」在解讀世界的(一個物品的元素主要在我們理解中視基於它的功能在被解讀的),語言與文字則是人類賦予外在世界共同認知意義的媒介,對於一個事情/情感/物品/畫面/聲音等等利用有結構之文字來形容、評判或解析,對小編來說是人類展現生命最直接且原始自然的一種行為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評論,還有分享評論是一個好的行為,論述一個作品的優劣好壞,就算是一個在賦予此外在世界意義的行為⋯ 是一個加入我們個人本質經驗與特色再重新詮釋現實的重要創作力⋯ (這不只是限於影評,在各種事情上也是一樣)

但!我完全沒有認為自己評論比較級上多有價值的錯覺,引用《料理鼠王》刻薄美食評論家在片尾經典的台詞:「就許多方面來說,評論家的工作很輕鬆,我們冒的風險很小,卻握有無比的權力,人們必須奉上自己和作品,供我們評論,我們喜歡吹毛求疵,因為讀寫皆饒富趣味,但我們評論家得面對難堪的事實,就是以價值而言,我們的評論,可能遙遙不及我們大肆批評的平庸事物。」我是相信如此的,身為粉絲,批評和讚許作品的同時,我也是深知一個作品是由多少人力心力投注而成的結果。

依然,最討厭聽到的一句用來反駁評論的話就是:「你自己去拍一部電影/寫一本小說/煮一桌佳餚再回來講」,這種無謂且毫無意義的攻擊,對於意見不同的兩方溝通上不會有任何的幫助,只顯得出說這種話的人擺明了就是沒有要聽、或是嘗試理解對方的論述,這話攻擊的是對方的「資格」而不是對方的論點,就好像說「你不是粉絲所以你講的話跟你的評論都沒有價值」一樣,此話不僅是傲慢的賦予自己決判誰是真粉絲的資格,更是對評論本質相當狹隘的認知。

評價跟意見就像肚臍一樣⋯ 每個人都有,它的價值存在於其建構跟要針對探討的內涵,評價是一個重新詮釋現實的過程,它是一個透過統整觀感、資訊與喜好而成;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很多人看到與自己評價不同的評論,就興沖沖開始攻擊評論者的為人、人格和動機?攻擊評論者「為了反而反/捧而捧」如此單薄的假設,簡直是一個粉絲最輕浮看衰自己喜愛作品的態度體現。

那些聲稱自己在乎的是作品合理性的人,往往面對相違的評論時總是做出最情緒化的反應;那些指責評論者有違「客觀」的人,往往都是到處以自己主觀的想法在四處加諸他人。

自知之明是這件事重要的一環,我自己相信也是任何評論者的責任,負面評論不是回覆「不喜歡幹嘛繼續看啊」這麼膚淺的事情,如果真的不是粉絲那就不會花人生的時間跟精力,去賦予作品自己的定義和界定它的品質,下次在閱讀他人對於一個作品的評論,不妨試試看檢視他人評論的事實基底,反思作者嘗試提出的挑戰與問題,而不是鴕鳥心態地覺得任何批評都是惡意中傷,如此腦死反知的態度就是讓粉絲界越來越毒瘤難待的禍源之一。


~作者意圖和作品製作背景之於作品本身

Ronald Barthes

最後一段就順便分享小編自己一個可能比較會有爭議性的觀點,我個人是秉持著「作者之死/Death of the Author」的態度在看任何作品的。

「作者之死」原本是1967年法國文學評論家 Ronald Barthes 文章的標題,爾後延伸成一個評論用的概念,其表示說一個作品的作者的意圖,在對於此作品的詮釋上不應該站特別的重量;

這並不是說完全否定作者自己的詮釋,而是要一個作品本身為主,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即便作者可能當初沒有惡意,只是若是作品中充滿了種族歧視的內容,那這個作品就應該被如此的評價。

《正義聯盟》導演版釋出,小編也跟著追完,個人是覺得比起戲院版來說要來的好很多,只是也很同意不少影評的說法,這部電影很多的冗戲其實都可以剪掉,有些許尷尬破壞氣氛或流暢度的橋段,有些配樂重複使用度過高到有點唐突,而有自己個人電影的角色就變得沒有太多的角色故事發展空間⋯⋯

結果小編觀察發現ZSJL粉絲在擁護這部作品的時候,最常見的說詞就是:「你不懂導演的用意,這是為了粉絲服務,之後可能沒機會再拍了。」或是「這是上串流平台又不是戲院,用戲院標準評比有失公允。」

當然這些論點有他們的道理在,本來去研究幕後發展脈絡、導演用意等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一部電影的方式,有時候甚至可以加強增添觀影的體驗和效果,只是難道這些評論不是建立在可觀察之事實上嗎?ZSJL哪裡是冗戲指的出來,就算要爭辯冗戲的主觀評比,評論者豈不也能好好解釋他們的定義為何? 就算有了導演意圖還有製作發展過程的知識,也不改這些評點的事實,純粹主觀上接受度和感受不同,那為什麼有些粉絲會覺得需要以惡劣幼稚的方式來「反擊」?

小編眾多評論文中,幾乎沒有抓單一個導演或製作人來說:「就是他們的錯」,因為我習慣把作品本身當作一個可以被獨立看待的個體,所以後傳問題很多,我也是維持在「第九集幹爆連貫性」這樣的說法... 而不是「導演怎樣怎樣、製作人介入Blah balh」,也許這不是每個觀眾都喜歡的體驗方式,但這邊就拿出來分享讓各位參考。


~結

Dark Empire, Luke and Leia working together

好了我幹話太多了,如果有人真的認真讀完,請受我一拜🙇‍♂️🙇‍♂️,本篇放了一大堆跟星戰無關的東西,可說覺得悶在心裏不分享對不起自己,只希望未來粉絲彼此間少一點先入為主的假設,多一點「尊重」和「溝通」,這道理適用範圍不限於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星戰傳奇排名】:十大最強西斯

【星戰組織介紹】: 銀河帝國軍隊的官階

【星戰傳奇種族介紹】: 赫特族